台北│國立歷史博物館,美學宮殿的華麗再啟

史博館正門入口的兩個石柱,是建築師仿「漢闕」的細緻設計,呈現尊貴氣質
史博館正門入口的兩個石柱,是建築師仿「漢闕」的細緻設計,呈現尊貴氣質

距離我上次造訪國立歷史博物館(史博館)已是快十年前,還是個大學生的時候。當時館內展出哪些東西,我幾乎沒有印象了,只記得其華麗宮殿般的外型。在那之後,我一直想找時間再訪,但從2018年起因為整修改造,而總是與他擦身而過。直到2024年,這座華麗的宮殿,終於又重新對外開放。

說到有「歷史」之名的博物館,我們似乎都能找到其清楚定位,如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」,主打台灣歷史。但史博館,在我印象中總是定位不明,誠如整個南海學園,都是徒具外表內在卻空虛的存在。然而,這次再訪,我才能清楚感受到它的定位,以及史博館對台灣的意義。

從木造日式樓房到中國宮殿

入口擬採用北方石獅,與台灣廟宇常見的南方石獅外型不同
入口擬採用北方石獅,與台灣廟宇常見的南方石獅外型不同

造訪史博館的人,沒有一個不會被他那宮殿般的外型給驚嘆的。這樣仿明清宮殿的設計,很顯然的是戰後為求「復興中華文化」而出現,如兩廳院也是如此。其實,史博館在最早之前,並非中國宮殿建築,而是日式的典雅樓房。

1916年,台灣總督府為慶祝治台20週年,辦了個「台灣勸業共進會」,這是當時首個大型會展,為了迎接來訪的貴賓,總督府便於史博館現址蓋了座「迎賓館」,直到展覽過後,迎賓館轉型為「商品陳列館」,展示、銷售台灣與南洋的物產。這棟陳列館是兩層樓高的木造建築,與當今的樣貌截然不同,因位於植物園水池旁,更顯典雅。

戰後,這裡一度被當作台灣電信管理局員工宿舍,今天看來,真的很難想像當年這裡堆著生活用品,外頭曬洗衣褲飄揚的狀況。直到1955年12月4日,當時的教育部部長張其昀倡議創設「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」,連同周邊建築群打造成一個兼具文教功能的「南海學園」,才得以轉型。

1957年,又改名為「國立歷史博物館」,成為台灣戰後首座公共博物館,展示物品包含前河南省博物館中原文物與戰後日本歸還古物,並隨著1961年於此興建「國家藝廊」,陸陸續續也展出多種書畫藝術作品,外觀也於1960-70年代多次改建,最終成為比原木造建築大上數倍的紅牆綠瓦宮殿建築。

其實,建築本身的演變,也見證了台灣從日治到戰後的歷史轉變,加上這座博物館本身身為台灣戰後首座公共博物館的地位,更顯其獨特而不可忽視。

入口的史博館匾額,由知名書法家于右任題字
入口的史博館匾額,由知名書法家于右任題字
屋頂外牆上的「孔子向老子問禮」圖修復後清晰可見
屋頂外牆上的「孔子向老子問禮」圖修復後清晰可見
樑上的「旋子彩畫」,呈現何謂「雕梁畫棟」
樑上的「旋子彩畫」,呈現何謂「雕梁畫棟」

在入門前,其實這棟建築的外觀就有很多看點。細節於5樓的《雕築史跡》特展可以了解更多,但此之前,也可以先留意建築有哪些好奇的地方,待到5樓後一一解謎。忍不住好奇的,也可以直接到史博館的主題網站窺知一二,在歷史建築專家李乾朗的解說下,能全面性地看見它的美。

莊武男所繪的門神
莊武男所繪的門神

走進宮殿後,迎面而來的,卻是會出現在廟堂的存在。位在服務台旁的門神,是史博館創設之初即有的作品。這座博物館之所以會有門神,是因為首任館長包遵彭遇神明託夢,囑託要好好守護史博館,便興起繪製門神守護史博的想法。

包遵彭於是請來了當時人稱「阿男師」的莊武男,以4600元左右的工錢繪製,而當時彩繪工錢平均一天約50元,阿男師花了10天繪製,平均一天約460元,可見史博館對這兩尊門神的重視。而莊武男雖為南式彩繪匠師,但為配合史博館宮殿風格,而改以北方式樣繪製,展現其技藝力。而在這次修復,也再度找來阿男師重新彩繪,讓門神再添丰采。

不只有中國書畫,也有台灣風情

史博館展出不少書畫作品
史博館展出不少書畫作品
于右任所寫,關於史博館的銘記
于右任所寫,關於史博館的銘記
前監察院長、書法家于右任以期長鬚形象聞名歷史
前監察院長、書法家于右任以期長鬚形象聞名歷史

如果依照史博館最初展示的物品來看,好像就「很中國」,少了在地的台灣元素,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。回探歷史,1958年史博館就曾展出台灣畫家藍蔭鼎的「遊美畫展」,成立國家畫廊後,也推動了台灣現代藝術,讓許多畫家以在此展出為優先選擇。而這次升級後重新開放的史博館,也不只有展出傳統中國書法、水墨畫、商周古銅器,也包含台灣畫家林玉山的動物畫、藝術家對於台灣人文與自然風光地描繪等。

常設展《在這裡,與大家相遇》,精選典藏文物110件,呈現史博與台灣社會70年來共同經歷的社會文化變遷,成就「一座貢獻給理解台灣近現代社會文化發展史的博物館」。我想,這也是史博未來的新定位,展出的主旨,聚焦在台灣近現代社會的文化發展面向,期許未來有更多樣、更多元也更在地的展出,甚至能再現1970年《月球岩石及登月史料特展》30多萬人次參觀的盛況。

低頭一看,這裡有日本時代商品陳列館的遺構!
低頭一看,這裡有日本時代商品陳列館的遺構!
遠遠望去,林玉山的《廣寒宮》中的明月皎潔耀眼
遠遠望去,林玉山的《廣寒宮》中的明月皎潔耀眼
此次開幕展的亮點,是林玉山的《黃牛》,為日治時代存留至今,修復後首度公開的作品
此次開幕展的亮點,是林玉山的《黃牛》,為日治時代存留至今,修復後首度公開的作品

要說我自己最喜歡史博館的哪些展品,毫無疑問就是出生嘉義的畫家林玉山,他個人一系列動物畫作,以及以阿里山為主題的水墨畫了。在史博館3樓左側展間,也有其他畫家以水墨風格畫出的台灣風景,讓人感受到不同的台灣面貌,頗有縹緲遺世的仙境感。

林玉山的動物畫作
林玉山的動物畫作
展覽中可見許多關於台灣的畫作
展覽中可見許多關於台灣的畫作
將玉山等台灣風景以水墨方式表現,產生仙境般的風姿
將玉山等台灣風景以水墨方式表現,產生仙境般的風姿
太魯閣不同樣態的描繪
太魯閣不同樣態的描繪
從畫中我們可見台灣山林的壯闊與人類的渺小
從畫中我們可見台灣山林的壯闊與人類的渺小
不論是山嵐雲霧還是海岸波滔,在書畫家筆下的台灣風景,有如仙境
不論是山嵐雲霧還是海岸波滔,在書畫家筆下的台灣風景,有如仙境

史博館在最初開展時,因為原本從中國來的文物未到位,而多半以文物的模型或複製品擬代,因而一度有「真空館」之窘稱。但如今裡可一點也不空虛,甚至把豐富展藏透過「中華文物箱」拿出去給國際交流。

之前聽故宮的podcast,提到部分中華文物或許不見得與台灣有那麼緊密的關聯,但卻也是為全人類共同保存文明的珍寶,我還蠻認同的。而認真說,這些千百年的文物,如果當年續留中國,可能超過一半就已損毀,所以當年一些有志之士戮力保留,絕對是件好事。

史博館這次常設展中,也展出迷人唐三彩作品、商周詭奇別具魅力的銅器,我看了也很喜歡。

中華文物箱曾是當時對外文化交流重要的載體
中華文物箱曾是當時對外文化交流重要的載體
迷人的唐三彩
迷人的唐三彩
這尊神秘的奇獸銅器,越看越可愛
這尊神秘的奇獸銅器,越看越可愛

在看展的時候,我一直聽到3樓傳來的叫罵聲,想說是誰那麼沒有sense,在博物館裡大吼大叫,後來才發現,原來是史博開幕的系列劇場。其實這樣不只靜態展示,還有動態演出的搭配真的很不錯,博物館要「活化」,絕對不能限於靜態展示。期許史博館未來能結合周邊建築,打造成一新型的文化樂園。

史博館的小劇場
史博館的小劇場

《建築史跡》特展,揭示過去與未來

看完三層常設展,再往上爬看到是餐廳,本以為就此結束的我。不甘心走到底,發現往上還有一層小樓梯,上了樓,迎接人們的《建築史跡》特展,可以說是這次參觀的最大驚喜,詳述史博館的過去與現在,以及建築特色。搭配每張透視歷史建築圖都極其迷人的大師李乾朗解說,對於這座宮殿,又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發現。

五樓的建築史蹟展是一大亮點
五樓的建築史蹟展是一大亮點
史博館在日治時期的原貌
史博館在日治時期的原貌
展區中間有三個不同階段的史博館建築模型
展區中間有三個不同階段的史博館建築模型
如今的史博館,就是一文物宮殿
如今的史博館,就是一文物宮殿

同場加映:《五月與東方》特展

從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回望史博館與南海劇場
從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回望史博館與南海劇場
外觀如天壇的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
外觀如天壇的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

走出史博館,精彩還未結束。搭配史博館重新開幕,一旁外形神似北京天壇,名稱很長的「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」(簡稱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)也動了起來。憑史博館門票,便能參觀《五月與東方》特展。

所謂「五月」與「東方」,分別講的是戰後兩個台灣美術重要畫會「五月畫會」與「東方畫會」。這兩個畫會皆因史博館「巴西聖保羅雙年展」的作品徵選而催生。對於藝術史,我了解的不多,但這裡展出的畫家,或多或少都有聽過他們的名字,或是撇開畫會的成員有誰?歷史演變是怎樣?光看這些人的作品,都能獲得視覺上很大的滿足。

而令我也很振奮的,莫過於隨著這場展覽,過去我總是被外型吸引,走進去卻徒增空虛的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也開始有了不同。走在圓形展區,能感受到這裡正要轉動的文藝能量,令人期待後續的更多展出。

憑史博館門票,便能參觀《五月與東方》特展。
憑史博館門票,便能參觀《五月與東方》特展。
《五月與東方》特展
《五月與東方》特展
《五月與東方》特展
《五月與東方》特展

隨著史博館重新開幕,週邊南海園區好像又獲新生一般。我很期待,未來這個蘊藏台灣近現代文化史的地方,能夠牽動整個南海園區,讓人到此不只是拍照看美景,也能感受到台灣豐沛的文化能量。

如宮殿一般的史博館
如宮殿一般的史博館

國立歷史博物館

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
開放時間:10:00–18:00(週一、初一及除夕休館)
票價: 全票:80元|優惠票:40元(即日起至5月17日門票皆為優待票價新臺幣40元)
官網FB

更多台北遊記

台北│長榮海事博物館,化作滿載船舶知識的貨輪,駛入偉大的航道

台灣文化協會百年,來趟文協百年暨大稻埕文化之旅!

 

關於敘事圈

全部平台傳送門請點此

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,歡迎贊助,讓我能夠越做越好!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