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生命的結束到生命的伊甸 紀錄是亙古不滅的生命記憶

【記者李金發投稿】

從生命的結束到生命的伊甸 紀錄是亙古不滅的生命記憶 (2)(《生命》紀錄片的導演吳乙峰先生/照片由李金發攝影)

繼1062學期,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071學期再度與桃園光影電影館合作,每週四晚上在R60312教室安排一場「鏡在咫尺 – 紀錄片」放映座談會,9月20日之第一場,即在「921大地震」19週年前夕播放吳乙峰《生命》(Gift of Life),片長148分鐘。

《生命》2003年成品後,同年入圍法國南特三洲影展最佳紀錄片及榮獲觀衆票選獎,在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更是獲得了國際競賽單元的優秀賞,隔年則榮獲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之人道獎紀錄片競賽單元,並於9月正式上映於臺灣後,在臺灣電影低迷時期突破上千萬的票房。

紀錄片主要以探索「生命」爲軸心,圍繞五家人展開追蹤與記錄,其中四家人是921大地震之九份二山的遺族,另一家人則是吳導演自家。鏡頭的進程從一段生命的失去走到生命的誕生,展露了各種生命百態。紀錄片由始至終有書信般的對話,即吳導演與故友王家勳的書信來往,也是導演與過去、當下的自己對話,進而從這些對話和記錄中探索出生命的一部分,向當時的自己及父親握手和解。

先出現在螢幕前的是潘姓夫妻。他們結婚生子後,爲了賺錢養育兒子和母親,故出國到日本任職餐飲服務業。不過大地震的發生,命運從他們身邊帶走了兒子和母親。鏡頭裡的他們起初顯得憔悴,尤其自從日本返台之後,他們不停往返災區尋找兒子和母親的蹤跡。最後他們在往後幾年,透過夢境與大兒子相遇,從悲傷走了出來,並以重新拍婚紗照及渡蜜月,有了新生兒的同時,展開新的生命歷程。

再來是張姓夫妻,他們失去了女兒維維。一直在災區尋找女兒下落的他們顯得彷徨且悲傷,直到返回高壓電基礎工程的工作後,張太太懷上第三胎,認爲這或許是維維想再當他們的孩子,因此在工作方面付出了加倍的辛勞,並且安胎養身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,從新生命中走出了過去留下的遺憾。

而周姓姐妹由於在外地打工和就學,因此避開了大地震的波及。失去父母和弟弟的她們相依爲命,藉由工作和玩樂消化徘徊於心中的悲傷,不過當導演問起她們這事兒時,她們的悲傷依舊還在並化作了淚水。後來她們各自有了男朋友,其中妹妹由於孤寂驅使,十七八歲即懷孕結婚,不過從臨盆產子的畫面中,她展露的艱辛是自己決定的幸福之路徑。

四家人中,心靈創傷最重的是羅佩容。大地震的發生一次性從她身邊帶走了七家人口。起初羅佩容沒展露太多的悲傷,但往後的拍攝和對談中,她內心逐漸浮於表面,尤其和哥哥、嫂子相處得不睦的那一年,她直白的表露不僅嚇壞了觀衆,也嚇壞了當下的拍攝團隊。之後幸好有吳導演的陪伴與開導,羅佩容悲傷已久的心靈滲出了淚水,而後選擇了離開到紐約就學,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。

從生命的結束到生命的伊甸 紀錄是亙古不滅的生命記憶 (4)(紀錄片放映後滿堂喝采/照片由李金發攝影)

最後吳導演誠然說道,最初剪成的紀錄片有四小時之久,片子太長使他陷入了瓶頸,而現在所看到的版本是他從日本節目中所得到的靈感,即以寫一封信給已故的家人,其內容十分感人,讓整部紀錄片的內容更充分將「Gift of Life」的意涵傳達給在場的觀衆。

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"從生命的結束到生命的伊甸 紀錄是亙古不滅的生命記憶"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