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男子的自作孽

王維基早就說過,他要開電視台的原因是,他相信好的娛樂,能夠減少社會戾氣。他覺得現時的香港太多紛爭,太多不滿,太不像舊時和諧的香港。以他這種口徑觀之,就算不知道他是浙江省政協,也可知他是一名徹徹底底的建制派商人。

在利益至上的世界裡,派別其實毫無重要性。誠如鄧小平一句,左派右派建制派民主派都可以是好貓。泛民左派做了膠事,立了壞心腸,自然就淪為人人喊打的左膠;親共建制修了天橋,建了接駁𨋢,總不能不說他做了實事,為市民謀了福祉,只是他們背後的奸惡更熾烈而已。既然香港處處都是政治,兼夾牛鬼蛇神難分黑白,要把香港推往正途,又何必管誰人才是忠才是奸?是好貓就好了。

另一方面,建制派撐發牌,也不是純因反梁的。只要港視能夠獲發牌照,香港人就多個娛樂選擇,我們也大可感謝一下他們的「義助」。大公報一篇《電視台多元助化社會戾氣》,其實是中共治國的方針,而大陸也一直在用。

在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之前,大陸「人民當災」,那苦難足足受了幾十年。到了文革終,毛魔死之時,那亂局跟西漢開國之初幾乎一樣,就是人心望治,不再打左扣右就好。一九七八年,中國打開自己的門,面向世界,逢適其時,電視在世界各地早就成為家家戶戶必備之物,在生活條件獲得改善的時候,大陸人民也負擔得起那麼一個半個公仔箱。

飢餓久了,加上少涉世面,其時人人都對電視娛樂甘之如飴。中共決定順勢利用這新媒體作為洗腦工具,主導意識形態。因此,電視上看到的新聞比例非常多,而且都一味歌頌黨的偉大和改革開放的成就。不消分說,這樣的新聞當然不吸引大家,於是,以另一方式推行國民教育的計劃「出台」,中共允許大家看電視劇,就像香港人看TVB一樣看。蓋上了去政治化的表皮的《渴望》,因為極能反映後文革時期的民情而成為了風行一時的大熱肥皂劇。

《渴望》主力強調傳統儒家思想和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性,還牽涉了很多主流社會議題,例如女性地位、家庭和睦、階級衝突、志願主義等等,旨在潛移默化觀眾要服從主上,安分守己。《渴望》的膾炙人口,令中共官員非常稱心滿意,還在報章撰文,嘉許、肯定它的教育價值。近年北韓也會播大陸的舊電視劇給勞動人民看,足證假借文化教育群眾的效用。

後改革開放年代至今,大陸電視台幾乎全面商業化。為了吸引廣告商,為了賺收視,迎合觀眾口味的歌唱選拔真人騷跟各種各樣的劇集數量大爆炸。在生態發展似乎超出黨的控制的情勢下,中共還留有電檢這一手絕殺,而且在去年還限制了電視台的娛樂節目播出時間和廣告插入的方式。

香港的創作自由度一向很低,在外國可以播放的廣告,也常常過不了香港有關部門的審查。但是,香港人亦沒發過甚麼脾氣,就算怨,也只是怨兩句了事,回家繼續扭開電視,撥著白飯追《愛.回家》。長久以來,香港人日常生活常識或行業專業知識的缺乏,都拜TVB所賜,在這一方面,我們跟被蒙蔽了的社會主義國家勞動群眾是差不多的。我們以為墮樓死亡的屍體是全屍兼不會流血,以為律師被判了入獄和「釘牌」也可以再「復牌」,以為別人失意時就會感到餓所以我們要煮碗麵佢食。身處國際大都會的香港人跟大陸人和北韓人的距離,不過是五十步之遙而已,我們跟看慣歐美劇的外國人相比,智力怎可能沒有差距,創造力又怎可能同日而語。

王維基電視台的出品,不要忘記,還是會受政府規管的。我們不可能在《警界線》裡面,見到有角色大罵共產黨X死自己老母。所以他能提供我們的,只會是娛樂,也只能夠是娛樂。梁振英硬要逆民意而行,是發神經地自己置於香港市民、王維基、港視員工跟中共的對立面之舉,往自己身上綁不必要的炸彈之舉。「三揀三」的安排,是絕對不會影響阿爺管治,也不會啟蒙得到飲飽食醉就開心的香港人的。

2013_Policy_Address_03_(cropped)

所以,請左膠放下大辦特辦可持續式社運的妄想,讓運動回歸運動主體即港視工會之手,讓電視台老闆自己拆掂件事。別為了自己的利益,壞了人家的大事,砸了千人的生計,斷送香港人變聰明的機會。投了共,不論是王維基抑或是周星馳,我們照撐不妨。反正他只是香港人的一件工具,一塊踏腳石,只要局面最終可以步向雙贏,一路走來有否始終如一,who fucking cares?何況,他顯擺的姿態,正正就是緊咬香港的大敵梁振英不放,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我們的朋友,毛澤東說的,我們好應緊導主席指示,學習他的智慧。

發表留言